考生榜样:触摸千年陶瓷的北大丁雨老师

发布日期:2024-09-19 18:19

来源类型:一起训练吧 | 作者:Muhich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门王中王100%资料2024】【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2024澳门全年资料免费大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彩网站准确资料查询大全】

#2023高考季#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这是考古文博学院丁雨老师的“中国古代陶瓷”课堂。

在北京大学第22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丁雨获得了人文社科类一等奖,并拿下优秀教案奖最佳教学演示奖课程思政奖等三项单项奖。

小小的教室里容纳时光悠悠,他经由一片瓷深入历史,将千年不灭的“物”与“文”娓娓道来。

1987年4月,扶风法门寺,地宫门启。这一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历经1113年,又携带着盛唐遗韵重现天日。

三道石门,两通碑石,几朝数代都仅在唇舌纸墨上辗转、引无数诗人词人喟叹的秘色瓷,正在其中,恍然现世。

法门寺地宫(图片来自新华社)

借一抹色,观物溯文

“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稀世珍宝,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记录了所有器物的《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其中有两句,在与现场发掘的实物对照后,首次为我们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瓷秘色椀七口内二口银稜,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

法门寺地宫出土《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

晚上八点的二教404,丁雨正在向学生们介绍秘色瓷面纱揭开的经过。

神秘的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它拥有无数“秘”,但其中,最引人遐想的,还是那一抹色。

那一抹色只由诗词保留下来,供后人一观。那一抹色,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是“类冰类玉”,也是“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

借由诗词保留的一抹色,在展示秘色瓷文物之前,丁雨不由发问,“什么样的越窑青瓷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外壁还粘贴着出土时的包装残纸,尚存唐代仕女形象,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陶瓷”课程ppt

“配得上”——让学生们从对秘色瓷的想象出发。之前几讲的内容已经包含了多个朝代的多种瓷器,在此基础上,丁雨带领着学生们不断构拟这一历史上独有千秋的名瓷。

但想象是不够的,丁雨要做的,是关联起物的遗存。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述中,丁雨将“重物”的考古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陶瓷”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选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重要古代陶瓷特征及陶瓷生产规律等。比如在开始秘色瓷板块的讲述前,丁雨会先向学生介绍唐宋越窑的概况,阐述其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中的地位,然后梳理与唐宋越窑相关的文献记录与当前已有的考古工作,再具体进入秘色瓷的分析。

丁雨试图将陶瓷与学生的“接口”尽量放低,“我会把越窑现在分期的成果,一个大体的框架告诉他们,也会把提出这个框架的文献告诉他们,然后学生们就可以去看他(文献作者)大概用了哪些材料去完成这样一个研究,我希望这可以成为他们继续研究的基础。”

从秘色之“色”到秘色之“秘”,从瓷器外观讲到制瓷工艺,透过瓶瓶罐罐,学生们方得以建构纷繁历史。

“中国古代陶瓷”课程ppt

详略得当,框架清楚,是多位学生对丁雨授课的共同评价,考古文博学院19级本科生刘惠昀提到,“老师的授课既考虑到了本院系同学已有部分基础、需要提高深入的需求,也考虑到了外院系同学还不了解考古学的情况。所以他会特别注意解释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并向大家展示考古报告、遗址图与文物线图等,来帮助大家理解。老师也配了很多的图片,不仅有助于大家的学习和理解,而且上课时也有较强的文物鉴赏感,是一种美的享受。”

秘色气象,以启后来

“那么多窑口瓷器,我为什么要专门地介绍越窑生产的秘色瓷?”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瓷器产品之一,又包含了很强的中国的文化审美。”

在丁雨看来,学习秘色瓷的过程不仅是了解和记忆枯燥的物质特性的过程,也是探索自身文化来源的过程。就像陆羽评价越窑秘色瓷“类冰、类玉”,玉之温润,冰之高洁,共同指向君子的人格修养。秘色瓷在古今受到钟爱,与其物质特性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密不可分。物性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审美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学习器物时,人格精神与价值追求成为课堂上无形的涵养。

拥有世界第一流的东西,不一定能传播到世界去。但越窑瓷器做到了,这意味着它其实是体现当时的时代,晚唐到宋初的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的潮流之所在,也就是时代的气象。

黑石号沉船出水越窑青釉刻花荷叶纹方盘,器形模仿黑石号沉船出水的花卉纹金盘

选择古代陶瓷,丁雨是选择了带领大家由史书建立的主流历史走进暗藏玄机的物质文化史世界。古代陶瓷作为历史时期流传下的实在的物质,不似史书直接记录历史事件与评价,而是将历史的风貌隐藏在斑驳痕迹之下。丁雨希望,能够通过实在的物质,从另一个维度观察古代社会,这是丁雨在考古研究中的核心关怀,也是他希望通过课堂给同学们带来的启发。

大三下,刚结束张家场工地实习的房雯婧选修了“中国古代陶瓷”,在她看来,一学期的陶瓷之旅,就是“透物见人”,“浪漫一点讲,好像能够透过别致无二的釉质、釉色、器型、彩绘想象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群体的文化性格。但读物如品茶,总要经历一番繁琐刻苦的解析、识别、划分、定位,才能解读、阐发、联系、建构,久久回甘。我想,陶瓷稍显不同的是,除了较难品味的史学研究魅力,视觉美感和艺术价值是直达人心的,无论是‘雨过天青’还是‘类玉似冰’,中国古代陶瓷总有一款会打动自己。”

从左至右分别为:黄釉乳钉纹豆、青釉贴 刻花尊、白地黑花莲瓣纹盘、白釉多足砚

从左至右分别为:钧釉红斑荷叶形盖罐、钧釉方花盆、天青釉刻花鹅颈瓶

从左至右分别为: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瓷长盘、白釉绿彩盒、钧釉鼓钉盆托

从左至右分别为: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青釉鸳鸯形砚滴、蓝釉描金爵杯(图片出自《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丁雨是去年正式接手“中国古代陶瓷”课程的,在此之前,授课老师是丁雨的导师秦大树老师,再往前推,授课老师是权奎山老师。在继承两位老师课堂讲授的扎实学风外,随着课程转变为全校通识课程,丁雨在课程讲授和考核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尝试。

大家逐渐进入到感兴趣、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去学习的状态,这是我希望的。

所以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外,他还会介绍该领域的重要问题、主要研究学者、重要的发现及现有的成果,并且对一些常见但存在争议的结论作出辨析。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启发问题意识,为后期同学们进入学术研究作铺垫。每节课的最后,丁雨都会留下问题启发同学思考,巩固知识点,并推荐该领域经典文献供同学根据个人兴趣与学习情况深入学习。

他选择以期中写作研究综述、期末写作论文的形式为主要考核方式,再加上小比重的随堂小测和课堂展示。他认为,通过写作研究综述和论文,同学能够在课堂已经介绍过的脉络基础上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择一个较小的主题,从而完整而深入地了解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然后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讨论。

而课堂展示,是因为“考虑到大家将来就业的时候,无论什么场合,都需要面试和展示,这是一个挺重要的能力。同时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自己做完。所以就希望大家在这两方面能力上有一些锻炼。”

每一个课程设计都有理由,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都值得尊重,丁雨希望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收获成长和提升,无论陶瓷是否与同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他都希望通过课堂在学生心中留下一颗兴趣的种子、文化的种子,静待之后的某一天这颗种子意想不到地生根发芽。

从心,不渝

从本科起,丁雨便一直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求学,2020年他又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回到了北大。本科刚入学时,丁雨感兴趣的其实是墓葬:

刚进入大学,会对人生这个问题有兴趣,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要在自己的学科里面找到一个思考的接口,那就只有墓葬了,因为死是人生的镜面。只有这样的一个切口。

但在此后,参加考古工作、走进基层社会,逐渐让丁雨对于个体人生的思考让位给了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关注。他开始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人家历史学界要去研究官僚系统,要去关注权力结构等这样的一些问题,并将之投射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

研究生阶段在肯尼亚沿海地区发掘

在做陶瓷研究时,丁雨会比较注意陶瓷所在的历史情境。“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手工业,尽管很小,但也是古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做墓葬也是这样,要考虑整体性。”

在具体的操作上,他倾向于从多元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不同的研究对象的各自特征。能够从什么维度去观察古代社会,发挥研究对象本身的优势,“在材料的基础上抬头看传统和当代的议题里真正值得关心的问题有哪些,利用已有的材料可以对哪些议题作出回应”。

在丁雨看来,他是“摸爬滚打”着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要经历点痛苦之后,你才可能对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反思”。一路走来,丁雨慢慢抛却了对考古专业功利性的忧虑,思考着自己的学术志趣。

如今,谈到对学生的寄语,丁雨的关键词或许可以概括为“遵从内心”。

拥有对一个领域强烈的愿力和心劲,才能选择将一生投入这项事业之中。所以,遵从自己的本心与本质,去做相应的选择,容许自己选择的生活可能孤寂。

这是丁雨对同学们的祝愿。

个人简介

丁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陶瓷考古、宋元明考古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项目10余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务部援外项目等。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传播与影响、环印度洋陶瓷贸易网络、东非斯瓦西里地区考古、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宋元社会变革等方面。目前其已刊布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SSCI、A&HCI、CSSCI收录,出版译著2部。长期观察实践并探索公众考古方法,对考古成果中蕴含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提炼、阐释、宣传、普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乌苏拉·科尔维罗:

4秒前:“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瓷器产品之一,又包含了很强的中国的文化审美。

周梓航:

8秒前:所以他会特别注意解释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并向大家展示考古报告、遗址图与文物线图等,来帮助大家理解。

奥利维亚·库克:

8秒前:从心,不渝

徐沐婵:

5秒前:1987年4月,扶风法门寺,地宫门启。